年轻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别不信 真是这样
原标题:年轻人更容易被电信诈骗?年轻别不信 真是这样
提到电信诈骗,很多年轻人容易掉以轻心,人更容易觉得自己肯定能一眼看穿骗子的被电不信骗局。然而近日,信诈据国家反诈中心公布数据显示,骗别在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的真样受害者中,18岁以下占比2%;18至35岁占比65.5%;36至59岁占比31.3%;60岁及以上占比1.4%。年轻从数据上看,人更容易最熟悉互联网的被电不信年轻人居然更容易被骗?这是为什么?
1
年轻才容易个人信息“裸奔”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如今电信诈骗的信诈手段早已经“加速迭代”,分工越发精细。骗别年轻人使用网络时间长,真样留下的年轻信息多,更容易“裸奔”从而被犯罪分子盯上。人更容易站在旁观者的被电不信视角上看,很多骗局听起来都非常“儿戏”,非常容易看破。
但是被害者往往面临的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针对被害人“量身定制”的诈骗剧本。当对方精准地说出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习惯后,骗局就变得难以辨识了。
2
年轻更容易成为目标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的数据,2021年在上海的年轻群体最容易中招的骗局主要是下面几类:
兼职刷单类诈骗之所以成为年轻人受骗最多的套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轻人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网络上消费诱惑多。年轻人想要赚快钱,才会落入诈骗陷阱。
而高校中很多高学历学生被骗,还可能因为自己太自信了——“我这个学历,还有什么骗子能骗到我?”
△2021年3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博士生被骗十多万元,登上微博热搜。
除此之外,小编不怕丢脸,作为一个大学时“失足”过的过来人,结合我个人经历来讲,年轻人还有一个容易中招的特质:那就是遇事喜欢自己一个人扛。很多的骗局,其实只要被害人和身边的人商量一下很容易就会看破了,而年轻人爱面子,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不愿意求助,而这往往正中骗子的下怀。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正在遭遇电信诈骗,把手机放下,和身边的人聊一聊,很多时候就能救你脱困。
3
国家反诈在行动
这两年,国家已经出台多套重磅举措严打网络诈骗。公安部已经建立了快速止付冻结机制,2021年,共紧急止付群众被骗款3291亿元,正在打款的150万名受害群众免于被骗。工信部排查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9700多万张。最高法去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2.5万余件。
但不论如何,在电信诈骗面前没有所谓的“免疫人群”,被骗的人也不全是所谓的“笨蛋”,日常生活中始终要保持警戒心。公安部的《反诈骗灵魂8问》建议收藏一份在手机里,每天上网前看一遍,遇到不会处理的问题多向身边人求助,才能和诈骗套路彻底说拜拜。
- ·2023年3.67万亿地方债到期,地方正申报2023年再融资债券需求
- ·从太空俯瞰地球,这名欧洲宇航员念了一句中国古文
- ·房地产建筑减碳 需破局四大痛点
- ·因员工出借资金给客户等违规行为 云南广南农商行被罚95万
- ·扎波罗热核电站再遭炮击,国际原子能机构:必须停止,是在玩火
- ·经济日报:深度挖掘大数据富矿潜力
-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产业重心加速迈向“物联时代”
- ·Five9(FIVN.US)CEO宣布辞职 股价周一大跌25%
- ·专家谈光伏发展新趋势:企业完善海外产业链 产能扩张意愿强
- ·应对美国通胀法案,LG新能源与浦项制铁加强电池材料合作
- ·从风光无限到濒临退市,百世集团被“边缘化”的这五年
- ·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 新兴产业持续茁壮成长 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 ·假冒“连花”系列药品在市场上出现,以岭药业:保留追责权
- ·【新浪教育】资深教育媒体人娄雷:多元化升学路径给孩子带来无限可能
- ·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A股估值已被低估
- ·这五家班轮公司股票回报率暴跌30%+ 市值凭空消失6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