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喊话也白搭,格力多元化转型为何不成功?
炒股就看,董明多元权威,珠喊专业,话也化转何及时,白搭全面,格力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成功
来源:清波专栏
格力是董明多元一家新能源公司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99%的珠喊消费者和90%的投资者,乃至于格力自家员工的话也化转何心目中,格力还是白搭那个做空调的,而不是格力做新能源的,虽然格力掌门人董明珠过去几年一再向新能源行业投资,成功但是董明多元结果就是如此。
也正是珠喊基于这样的大背景,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话也化转何董明珠极力淡化格力的“空调”标签,放大格力的新能源标签,只是,这样的公开表态,有点像唐吉坷德挑战风车,感动的只是董明珠自己罢了。
格力的多元化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多元化的速度、效率和结果都达不到外界的预期,以结果论,格力多元化的市场表现很失败,这也是事实。
无论是造新能源汽车还是布局新能源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无论是在资本市场投资人的认知,还是股价表现,格力还是那个吃空调老本的格力。
这也是为何董明珠要跟空调做切割的原因:爱之深责之切,她也没得选。
格力空调就等于,格力电器的基本盘就是空调,董明珠所谓的那些格力小家电,更像是买空调之后给用户的赠品,相比于TCL、海尔、美的的多元化,格力落后的太多了。
之所有说多元化不是问题,恰恰在于空调这个品类的特殊性,不同于电视、冰箱等有升级需求的家电,适合互联网化,空调更像是抽油烟机那样的顽固老家电,从一而终,使用寿命高达二三十年,这就导致空调单价和净利润都高,但是缺乏高频消费和升级消费的需求。
过去十年空调市场,一是靠家电下乡,富裕的农民和小城镇居民从电风扇变成了空调,二是靠房地产,新房装修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装空调,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卖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当地空调的销量和格力经销商的业绩。
而从2020年之后,房地产的大环境,大家也都能看得到,格力的股价之所以一跌再跌,从50多块钱跌到30块钱,房地产的低迷带来的空调销售预期不佳,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财报显示,2021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878.69亿元,同比增长11.69%;实现归母净利润230.64亿元,同比增长4.01%。
其实这个业绩并不差,格力的分红也很大方,只是考虑到楼市的情况,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对于格力的态度,依然是偏空,机构的态度也已经体现在格力的股价上了。
因此,格力的业绩和股价其实是背离的,而格力未来的股价,不只是取决于董明珠的转型结果能否超预期,更取决于未来两年房地产能否走出V型反弹,从各地的楼市救市方略来看,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
只能说,资本市场是现实的,机构投资者是冷血的,即使是铁娘子董明珠,也必须承认这一点,格力还是老老实实造空调吧,把基本盘的护城河压实、做深。
简而言之,即使是董明珠本人,也无法摆脱格力的空调标签,更不可能让格力跟房地产行业的联动消失,至于董明珠的新能源梦想能不能开花结果,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任何企业转型,都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和环境依赖,所以海外的公司一旦做大之后,欧美大都走向业务分拆的“控股集团-业务群-子公司-孙公司”模式,日韩和东南亚则是走向财团模式,韩国的三星、日本的三菱,早就是财团模式的多元化典范了。
日韩本来应该是中国民营企业可以借鉴的路劲,但是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金融体系的绝对国有化,也就不可能催生真正的财团模式,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只能妥协。
即使是业务和产品多元化较为顺利的美的、TCL,其实放在海外市场,本质上还算是一元化的公司,一旦遇到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其抗风险能力依旧偏弱,还是缺乏“拆东墙补西墙”的资本和能力,近两年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苏宁摇摇欲坠,美团最近也开启裁员。
从多元化的路径来看,纯粹的民营企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具有深厚国企基因的格力,又长期在董明珠这样的强人治理之下,其多元化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所以,格力走到今天,并不奇怪,未来如何?只能摸石头过河了。
(责任编辑:焦点)
- 美国监管机构调查FTX的多位明星代言人
- IDC: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年受阻 OPPO荣耀vivo出货量排前三
- 欧盟官员:波保两国被“断气”将刺激欧盟减少对俄能源依赖
- 烦心事不少,库克也发愁:一个季度少80亿美元
- 上周五经历杀猪盘,百心安今日暴涨近30%底部浮盈近1倍
- 强劲的iPhone和服务需求帮助苹果公司季度收入和利润超预期
- 上海侦破4起销售劣质猪肉案,阻断一批劣质猪肉流入市场
- 4月29日在售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一览
- 南海某海域,多艘舰艇跨昼夜全训考核!
- 拿地当天开工!首轮土拍再现深圳速度:所有地块触顶成交,揽金193亿
- 逼空事件后 ,华友钴业很“受伤”!套保浮亏逾15亿元?
- 巴西中南部:4月上半月糖产量同比大减80%
- 瑞科生物-B:最高可满足年产2000万剂重组九价HPV疫苗
- 受成本端影响国内化工品涨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