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双收”迎增收——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
新华社合肥10月20日电题:首次“双收”迎增收——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
新华社记者水金辰、双收姜刚
金秋十月,首次收安淮河两岸,迎增秋收秋种正忙。徽部合种获记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杨湖镇,分地种粮大户赵化正忙着摊晒新收的豆玉玉米和大豆。今年颍上县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米带勇于尝鲜的状复植收他种植了近1300亩。
4行玉米、双收6行大豆间作套种,首次收安赵化一有空就去查看生长情况。迎增由于大豆和玉米的徽部合种获记除草剂相克,打药时,分地他安排工人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设置了隔离带,豆玉同时在喷雾器的米带喷头上加装防护罩。经过精细管理,试验初见成效。
“尽管今年高温干旱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影响,但仍达到‘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多收一季豆’的预期效果,玉米平均亩产400余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50公斤。”赵化说。
为试验不同品种对新种植方式的适应性,他选择了3个大豆品种进行复合种植。试验发现,耐密植、耐阴性强的大豆品种产量更高。
“颍上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8000亩,从目前秋收实效看,总体实现预期目标。”颍上县农业农村局农业股股长张启明介绍,这种种植方式是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性,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利用植物边行效应,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
今年是安徽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第一年,各地纷纷响应,助力农户稳产增收。
据安徽省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雪介绍,该市建立“技术包保+乡镇包保”双包保责任制,抽调技术包保人员175名、乡镇包保人员443名,实行全程化技术指导,“我们还及早备足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确保种植任务落到实处。”
刚收完大豆、玉米,曹飞勇抢抓农时,紧接着种上了小麦。他是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的种粮大户,流转种植约200亩地。在政策鼓励下,他今年拿出60亩地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合种植的好收成,让我种粮的信心更足了。”
“亳州市共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体856个,播种面积达18.8万亩。”吴雪说,据抽样调查,亳州市复合种植的规模种植户玉米每亩平均单产达507.4公斤、大豆每亩平均单产达110.5公斤,效益增长明显,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完)
(责任编辑:休闲)
- 铭匠光学发布28/21mm光学取景器,售价259元
-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会
- Mysteel解读:菜油当前供应紧张难改,供需转折点将出现于四季度末
- 2022新浪财经港美股最具ESG上市公司出炉:农夫山泉、特步国际等上榜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环比增长0.6%
- 湖南省直公积金:名下唯一住房用于长租,再买房公积金贷款按首套执行
- 北京三轮供地:中海再出手,近50亿夺丰台区大红门一地块
- 因营销宣传合规管理不到位等 深圳国诚投资被责令改正并增加合规检查次数
- 杭州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力争到2025年产业平台产值达到3万亿元
- 美元指数站上112关口,续刷20年新高
- 大数据杀熟?在美团订酒店5部手机5种价格?客服回应
- 能源危机,欧盟瓦解的开始?
- 宜人金科Q3净利润达2.703亿元,预计Q4营收至多达11亿元
- 国际金价承压,美指再创逾20年新高,FED意图被彻底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