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美媒:俄乌局势加速“去美元化”趋势 正文

美媒:俄乌局势加速“去美元化”趋势

[休闲] 时间:2025-07-07 03:35:12 来源:明察暗访网 作者:热点 点击:42次

原标题:美媒:俄乌局势加速“去美元化”趋势

参考消息网4月15日报道 美国《国会山》日报网站4月9日发表题为《我们是去美元化否在目睹去美元化的开始?》的文章,作者是美媒美国论坛研究员阿基尔·拉梅什。全文摘编如下:

从地缘经济的俄乌重要性来看,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绝非历史上任何类似行为可以相比的局势加速。乌克兰与俄罗斯都是趋势原油、天然气、去美元化钢铁、美媒小麦、俄乌食用油等大宗商品的局势加速重要出口国,这些商品能直接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趋势通胀水平。

经济学家原本担心防疫封控措施和需求受限会导致消费水平大幅下降,去美元化令原油价格跌到每桶0美元。美媒但时至今日,俄乌他们的局势加速担心却恰恰相反——油价飙升至每桶130美元以上,天然气价格达到每百万英热单位5.7美元。趋势

小麦、食用油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同样上涨,不仅直接影响美国及西方世界的普通民众,而且影响通胀更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的。

更糟糕的是,为遏制俄罗斯,美国选择了最恶毒的武器——经济制裁。经济学家预测说,美国制裁俄罗斯这个世界第三原油生产国和头号小麦供应国,堪比点燃了一枚“大炸弹”,可能在未来半年内引发经济衰退。

然而,美国面临的长期挑战将是如何保持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西方对俄罗斯的单边制裁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导致欧洲、东非和南亚的通胀上升,这些地区的国家是俄罗斯小麦和能源的主要进口国。由于寻找替代方案和建立替代供应链需要时间和资本,多数经济体正在通过不同机制规避制裁,包括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和使用本国货币而非美元进行交易。

其中后一种方式正在引发关于要不要在全球贸易中使用美元的辩论。这场辩论不仅发生在美国的坚定盟友中,而且影响到对美国的全球干预政策持观望态度的国家。巴西、中国、南非、印度这几个金砖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4%以上和全球贸易额的16%。与之类似,许多非洲国家也可能反思美元贸易。非洲目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到2050年预计增长到目前经济规模的6倍。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无法轻松承受通胀冲击。对其中一些经济体而言,通胀上升可能引发国际收支危机,甚至导致政府垮台。因此,这些经济体希望规避美国的制裁。就连作为西方联盟一部分的欧洲国家也在寻求达成卢布-欧元贸易安排,防止干扰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尤其从意大利和德国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天然气是工厂运转和家庭取暖的保障。没有俄罗斯天然气,这些国家的经济就会陷入停顿。因此,这些国家建立替代机制就成了当务之急。

不仅如此,这一情形很可能把欧洲推向十字路口——应该将跨联盟置于优先地位,盲目支持美国,哪怕由此造成经济代价;还是应该把欧洲的经济利益置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之上。

本月早些时候,普京发表讲话时谈到要实现储备资产多元化,涵盖国家货币、黄金和大宗商品。考虑推动外汇储备多样化的或许不仅仅是俄罗斯。受到制裁间接影响、担心面临次级制裁的东非和南亚国家将考虑其他类型的储备资产。

美元的霸权地位有赖于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随着世界走向多极化,美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美元的实力和地位也就会同步减弱。鉴于中国、欧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元恐怕正在经历衰落。

问题在于美元将在何时丧失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而不在于是否会丧失。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