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求职因户籍被拒:都是中国人,绝不能搞出“内部歧视”
9月7日,内部歧视河南一男子在某平台上给猎头公司投简历时,人民人绝被对方以“企业不要河南户籍的网评员工”回绝。对此能链集团旗下团油平台客服回应称,求职公司招聘从来不存在地域限制,因户且企业内有8.1%的籍被拒都员工为河南籍,目前已上报公司严肃处理,中国后续会继续跟进。搞出
“不招河南籍员工”到底是内部歧视用工企业的暗中授意,还是人民人绝猎头公司的自作主张,认真调查,网评不难查清。求职民法典规定,因户民事主体的籍被拒都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中国这其中就包含了法律所禁止的“地域歧视”。对违法造成侵害者(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相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依法该怎么惩处就怎么惩处,决不能姑息。
这一案例也说明,时至今日,愚昧、落后的“地域歧视”观念在就业市场上依然或明或暗的存在,给一些求职者造成就业机会的不公平、人格情感上的被伤害,而这恰恰是不能被容忍的。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人不分南北、地不分东西,五湖四海、量才适用,不应该有任何地域歧视色彩。任何歧视性言行,都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衅和伤害。
公平正义是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它包括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结果的公平。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被歧视的境地,一次次失去就业创业乃至生存发展的机会,从起点、过程到结果都感受不到公平,就可能产生不满、怨恨乃至报复心理,长此以往社会矛盾会加大,影响的是安定团结,最终受害的是每一个人。对此,务须高度警惕。
越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越是要有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精气神,绝不能搞出“内部歧视”的事情。不论哪个省份、哪个地域的人都是堂堂中国人,都是14亿中华同胞之一份子,都享有相同的人格权利、地位尊严,谁都没有歧视他人的权力,谁都不应该被他们冷眼相看。
深入分析会发现,“地域歧视”的根源还在于地域文化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破题之策至少有三:一是依法、及时、严厉惩治歧视他人的企业和个人,形成法律威慑;二是以发展的办法,努力疏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让共同富裕的曙光普照每一个地域、每一寸土地,消除“社会刻板印象”;三是从道德和舆论层面,敏感且坚决地同任何“地域歧视”言行作斗争,让一些人的狭隘和偏执不敢露头。
(责任编辑:时尚)
- 对话张虹:21年,链家正成为真正的“国民品牌”
- 加大押注日本央行转向!国际基金最爱指标创八年新高
- 东方雨虹民建集团&德爱威公司企业展厅正式启幕
- 中国调味品协会团体标准《老坛酸菜》征求意见:须放入洁净的陶坛
- 线上渠道表现不如对手,丸美特招一位电商高管
- 中国央行今日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中粮试错交易:不锈钢突破前高 小周期跟随多头趋势
- 央行新增一名副行长
- 今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913例,社会面148例
- 银行板块跌0.34% 中信银行涨1.32%居首
- DigiTimes:今年笔记本电脑市场出货预计衰退逾两成,2024年有望复苏
- 印执政党高层投诉后Meta就删贴?印媒被指报道“假新闻”
- 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表现太差劲,硬件团队今年将亏损100亿美元
- 美《通胀削减法案》“暗割欧洲韭菜” 德法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