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生活江口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资讯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新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稿生更好地解决群众操心事、活新烦心事、闻稿揪心事,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资讯幸福感、新闻安全感。稿生
为民服务有温度
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活新江口县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闻稿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落实到解决问题、生活推动发展、资讯促进工作、新闻惠及民生上来,做到党史学习不停步,为民服务有温度。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闵孝镇鱼良溪村黔馨家园特殊群体在党的政策帮扶下,生活越来越有滋味。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在黔馨家园吃住都是村里包了,我也当上了后勤保障员,有了稳定的收入。闵孝镇鱼良溪村民姚金花说。
傣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
残疾人在黔馨家园就业。
58岁的姚金花患侏儒症,四年前托养中心成立,她从偏远的山里搬过来,一直在这里工作。由于身材矮小,干不了重活,姚金花之前在家只能做简单的农活,过去的生活都是靠低保。现在她过着更有尊严的生活,每天负责做饭和给一位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做护理,每月收入1300元。
依靠劳动是最体面的生活!在黔馨家园,像姚金花一样依靠自身劳动力维持生活的还有16人。鱼良溪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残疾人就业,主要倾向于村里养猪场管护、渔场看护、蔬果基地养护等简单的工作,每月工资800-1500元不等。同时,为保障他们能长远的生活,还发展了长效产业,确保他们长期有稳定的收入。
哪里有群众,哪里有需求,哪里有残疾人,哪里就有志愿服务队伍,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做好脱贫成效巩固工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将盈利所得覆盖全村的老百姓,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鱼良溪村党总支部书记杨再炼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口县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出台了一批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实施了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项目工程。
排忧纾困有效率
帮民难、解民忧、纾民困,江口县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各种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期待,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富有实效。
4月23日,江口县委组织部党支部全体帮扶干部,深入齐心村困难群众家走访调研,了解真实情况,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在走访过程中,组工干部们与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交流,仔细沟通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子女情况和生活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出谋划策、耐心答疑解惑,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现场还收集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建议,深入推动一对一结对帮扶长效开展。
布朗族民歌: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县和临沧地方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茅地方的澜沧、墨江等县。布朗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部分人通汉语、傣语和佤语。布朗族的歌舞艺术丰富多彩,且颇受傣族歌舞影响。其中,布朗族民歌称为“布朗调”,内容丰富,曲调繁多,每逢结婚、迁新居、过年节或劳动之余,布朗族年轻人都爱对歌。2008年,布朗族民歌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甩”
产业基地调研。
在易地搬迁安置点,为群众办理急难事务,哪里需要去哪里。家住凯德街道梵瑞社区B区6栋1单元204室的吴茶英因房屋漏雨很是心烦,社区帮扶干部陈礼江了解到房屋漏雨情况后,立即联系了物业工程师傅进场维修,不到2天漏水问题便得到妥善解决。
双江街道镇江村党员陈桥文在入户走访时,农户雷冬英反映屋前的石板桥,没有安全护栏,晚上出行不安全,特别是小孩子玩耍嬉戏容易掉到沟里。陈桥文第一时间上报给街道和支部请求帮助,不到一周时间,不锈钢护栏就全部安装完成了。县税务局离退休党支部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深入社区开展三送系列活动,帮助排忧解难、提供精神慰藉、开展志愿服务等100余件次,受到群众的称赞。
群众事无小事,于细微处见真情。接下来,江口县各级党组织将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党的关怀带到困难群众的家中,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破解难题有实招
我们长岗岭村自来水压力太小了,平时做饭洗澡感觉不太方便,我把情况反映给上门走访的党员,他马上通过微信上传给党支部请求帮助,很快就落实了,没想到速度这么快!江口县闵孝镇长岗岭村村民刘政权激动地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口县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通过开展红色微访、红色微办、红色微调的三微行动,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红色微访即由一名党员联系两名以上群众,群众通过微信语音、视频等发送需求,简单问题党员现场办,复杂问题由党组织书记牵头办。红色微办即以党支部为单元建立微信服务群,基层党组织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支部书记上报交办流转,处理结果及时向基层党组织、群众反馈。红色微调即由党组织书记和联系村领导牵头组建调研小组,深入村民组、产业基地等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
岑忙蔬菜基地。
在三微行动的引领带动下,学史力行成为江口县广大党员干部学史践行的目标。在太平镇岑忙村蔬菜基地,针对蔬菜贮藏、产销等问题一直让村两委头疼,党支书记杨云龙和联系村领导文祺联合农技专家、坝区支部成员等组建调研小组,采取一问一策,征求解决意见,精准发力,逐个击破。现在,岑忙村建设了3300立方的冷库,还建起了通往超市、食堂、农贸市场的销售渠道,集体经济收益有了较大提高。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江口县各级党组织将继续以接地气的实际行动,切实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村头寨尾、田间地头,深入村民心里。(图/文 陈曜)
永宁乡温泉村瓦拉别纳西族(摩梭人)传统文化: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温泉行政村位于永宁乡北部,瓦拉别是温泉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是一个纳西族摩梭人聚居的村落,海拔2680米,56户,422人。人均土地面积6.12亩,人均收入616元(2003年),地处半山区、山区,森林覆盖率为36.74%。由于地处滇、川、藏的交通要冲,昔日人员、货物的交流频繁,当地所产摩梭麻织布、苏里玛酒、餐饮木器等具有民族特色和一定知名度。有初具文字性质的符号。瓦拉